{1}
##LOC[OK]##
{1}
##LOC[OK]##
##LOC[Cancel]##
{1}
##LOC[OK]##
##LOC[Cancel]##
柏霖訊息
柏霖活動
柏霖問政
柏霖影音
柏霖讀書會
志工培訓班
科丁教育推廣
公聽會
柏霖專區
公聽會分類
【公聽會】2021.4.12「高雄市共融式特色公園」
【公聽會】2021.3.22「高雄市人口直直落,如何提振人口總量的有效政策及配套措施」
【公聽會】2020.12.23「高雄綠電」
【公聽會】2020.12.1「RCEP上路後的高雄產業衝擊與因應」
【公聽會】2020.10.28「強化高雄市農產品運銷」
【公聽會】2020.9.23「滿天星計畫與國際教育活動」
【公聽會】2020.9.4「高雄輕軌二階興建」
【公聽會】2020.8.12「高雄青年就業」
【公聽會】2020.7.29「高雄市國際化面對的挑戰及策略佈局公聽會」
【公聽會】2019.8.28「高雄資訊教育政策」
【公聽會】2018.7.5 高雄市智慧城市 公聽會
【公聽會】2018.6.6 高雄市促進招商與投資 公聽會
【公聽會】2018.5.9 高雄閒置資產活化利用
【公聽會】2018.3.27高雄市政府官網設立還債鐘
【公聽會】2018.3.21高雄自由貿易港建設模式
【公聽會】2018.3.8高雄揚帆 啟航新世紀
【公聽會】2018.2.27從岡山之眼設立,談如何提振高雄市觀光商機的港市新策略
【公聽會】2018.1.24如何創造高雄就業機會
【公聽會】2018.1.22高雄市建構「無毒城市」的推動策略與具體作法
【公聽會】2017.12.22高雄市楠梓污水處理廠運作與援中港濕地保護 記錄
首頁
公聽會
【公聽會】2012.12.18 高雄市區中博地下道暨高雄車站規劃設計記錄
2012.12.18「高雄市區中博地下道暨高雄車站規劃設計」公聽會
一、緣起: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簡稱
高雄專案
)為臺鐵捷運化暨立體化改建計畫之一。本計畫範圍北起高雄市左營區新左營車站,南達高雄市鳳山區鳳山車站南方止,施工路段總長度約15.26公里,已於2009年6月26日動工興建,興建新左營車站(不含)至鳳山車站南方,長15.26公里的雙軌隧道。原台鐵左營、高雄、鳳山等三站改為地下化車站。其中高雄車站為三鐵共構車站(含台鐵車站和捷運車站,為高鐵車站預留空間)。新增七座通勤車站:內惟、美術館、鼓山、三塊厝、民族、大順、正義(澄清)。目前鳳山地區鐵路地下化(包含鳳山車站以及正義(澄清)通勤車站)已獲行政院核定。
高雄車站【站區及站東】部份;內政部都委會98年12月8日第720次會議審決通過,並於99年2月12日臺內營字第0990029306號函核定,高雄市政府於99年3月1日公告發布實施。高雄車站施工中工程:高雄車站臨時軌及擋土壁工程(96.42%)、高雄車站段先期工程之電梯電扶梯工程( 96.05% )、高雄車站段臨時軌電車線改善及拆除工程( 77.45% )、高雄車站段地下化(明挖覆蓋)工程(1.90%)。
高雄車站開發應視為帶動城市中心商業振興的新契機,鐵路地下化將地面空間騰空出來,以廣場形式來集結人潮、創造多樣都市活動,而當年移置的帝冠式老車站也將重新遷回原址。高雄車站地下共四層,由下往上分別為捷運軌道月台,捷運鐵路轉乘層、台鐵軌道月台以及地下停車場,地面層則為有如天蓬頂蓋的都市廣場及商業空間。高雄站土地開發面積9.8公頃,其中可開發商業總樓地板面積12萬5千坪,相當於1.6座夢時代購物中心的商場規模。台鐵局表示將改變以往先硬體建設後,再引商經營的方式,希望提前啟動開發業者規劃投資。開發台北車站「京站」轉運中心的日勝生總經理沈景鵬表示,交通與商業整合規劃,可促使運量旅次及商業效益最大化,互蒙其利。
為高雄車站設計案,學者及專業人士連署表示:高雄車站位居城市重要交通門戶樞紐,是大高雄市中心區之空間軸線的關鍵節點。高雄車站於陸路是交通匯集之地,於河域則可透過二號運河連結愛河藍色公路銜接港灣,串聯河、港,展現特有的高雄文化。此外在空間脈絡上,由於高雄車站可連結高雄港、小港機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陸海空交通主要設施後,再加上高雄本身具國際港的轉運功能,更突顯其作為交通匯集與轉運點的重要性。高雄車站是高雄市最重要的城市象徵及集體記憶。作為城市入口,高雄車站的意象不僅具象徵性的意義,更在作為重要文化資產上,反映其歷史定位、建築美學以及市民共同情感等文化意義。高雄車站的保存事件,反映高雄市建立自我認同及城市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在情感上,高雄車站不僅是城市重要的「出入口」,更是城市集體記憶的聯結,其記載了城市居民的故事,是重要城市記憶,是屬全體市民的重要文化公共財。高雄車站的開發不可漠視對歷史記憶及文化傳承的尊重,除應超越交通轉乘、資產價值與經濟效益之考量外,還必須將城市空間結構、歷史文化、都市景觀、意象願景等納入核心價值,重新還給高雄市民應有的城市驕傲。
針對未來高雄車站設計,高雄市建築師公會陳啟中理事長表示
:高雄車站歷史建築是市民共同記憶之場所,具有場所精神,自然地成為與友人相約之指定場所。整個新站區的配置應有主從關係,以代表對歷史建築的尊重,以目前設計方案高雄車站歷史建築物擺放於任一位置有何差別,建議高雄車站歷史建築應留設更多開放空間,成為視覺焦點,其後再配置商業大樓,商業大樓高度可以往北漸層提高,而開放空間應像過去高雄車站前的花園廣場,多綠化並減少硬舖面。甚至李重志委員亦曾建議,高雄車站歷史建築能否再利用成為車站出入口。
張曦勻委員則表示:
高雄車站對城市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過程中很多市民也參與其中,因為公共建設的關係,從呼籲歷史建築的保存到其搬遷過程,都是對其的尊重,已成為城市的驕傲,即便現階段須忍受不便利的交通,市民是期待新車站興建之後,能否再予承繼,成為市民驕傲與共同記憶場所。如果高雄車站歷史建築物被認為是日本殖民(興亞式建築)象徵符號,相對地現代建築是歐美資本主義霸權象徵符號,其價值都該被否定,因此,高雄車站歷史建築應回歸到場所精神來看。然現在的站區設計,高雄車站歷史建築處於孤立的空間,與周邊活動如何被連接起來。新站區高度的商業化,而忽略高雄車站歷史建築物的存在,是否適當?
許玲齡委員表示:
過去高雄車站以客運為主,是往屏東的黃金路線,進而帶動高雄市東區的發展,因此其承載的是台灣交通發展與高雄城市發展脈絡的歷史意義,然現在高雄車站的設計,將高雄車站歷史建築是為附屬,不是地標,而且全然的商業化考量,就像台北車站失敗的案例。從文史觀點看,台灣被日本殖民不是台灣人的選擇,後來由國民政府接收,形成複雜的認同問題,但在歷史上有其價值與地位,高雄車站歷史建築雖在日據時期的帝冠式建築符號,不過高雄車站的興建帶動高雄市的城市發展,並且變成市民共同記憶的場所,這是不容抹滅的,應該要呈現對城市發展脈絡的尊重。
市府都發局盧局長維屏回應:
高雄車站都設審議鑑於配合鐵路地下化工進,地下結構部分已先行審議通過,然地面配置涉及大型拱頂、交通轉運、商業大樓開發及高雄車站歷史建築再利用定位等議題,尚未定案。高雄車站歷史建築位置可往前,並以更高技巧融入站區內,高雄車站歷史建築賦有城市記憶與城市認同之價值,建議鐵工局應邀請具有參與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專業建築師加入細設團隊。高雄車站前、後站皆應以正面來看待,以站區內拱頂所在位置來看,一面是前站高車站歷史建築,另一面是後站新興發展區,而整個車站的設計主體要有當代之詮釋性。
二、探討課題:
1. 高雄鐵路地下化整體計畫,目前進度為何?
2. 高雄車站整體規劃景觀及功能為何?如何納入舊高雄車站之建築?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專業建築師有無納入設計團隊?
3. 高雄市能否參考國內、外相關車站之商業、運輸、經濟、文化、景觀等多功能進行整體規劃?
4. 從高雄車站案例,鐵改局及高雄市政府如何呈現對城市發展脈絡的尊重?
5. 高雄車站歷史建築處於孤立的空間,與周邊活動如何被連接起來。新站區高度的商業化,而忽略高雄車站歷史建築物的存在,是否適當?
三、主辦單位:高雄市議會
執行單位:黃柏霖議員服務處、徐榮延議員服務處、陳粹鑾議員服務處。
協辦單位: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處局、高雄市政府都發局 王副局長啟川及相關單位、高雄市都市設計委員會 劉世芳 主任委員、交通局 王國材局長、捷運局 陳存永局長、工務局 楊明州局長、 文化局 史哲局長、研考會 許立明主任委員。
高雄市市議員黃柏霖
服務專線:
07-3806323
07-3806323
服務傳真:
07-3809523
07-3809523
高雄市807三民區正忠路152號 服務信箱:
polin55555@yahoo.com.tw
地圖
前台登入
|
平板模式
|
手機模式
技術平台:螞蟻網站平台 By 螞蟻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