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議題緣起:
社區主義所指的「社區」不是像國家這樣大的團體,而是類似家庭、族群、街鄰等。社區主義把這樣的團體當作一種善,即具正面意義的存在。[1] 資料來源: 社區主義 - 教育百科 | 教育雲線上字典 以前台灣人的鄰里關係根本不需要社區營造,但社會商業化和公寓化後,鄰里關係轉趨淡薄。時至今日,宗教活動變成維繫鄰里關係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是辦桌,歌舞和卡拉OK聯誼為主,屬於淺級社區活動(當然還有進香)。廟宇大多會配合鄰里長的政令盡一些社區公益責任,但如何拓展廟宇的社區功能,仍有待各廟宇主事者努力。[2] 資料來源: 廟宇的現代社區和社會功能 - 蓮生紅塵--林金郎文學網 - udn部落格 廟宇不僅僅是一個進行宗教儀式的空間,它們更深層次地代表了社區成員之間緊密聯繫。例如,在每年的重要節慶,如初一十五、春節等,當地居民會聚集在一起,共同參與祭典、遊行等活動,加強了人際關係和鄰里情感。許多寺廟也扮演著教育角色,不少寺廟設有學堂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古老習俗和價值觀傳遞給年輕一代。例如,通過傳統節日的小故事、小歌曲讓孩童了解先輩們對於生活的理解與哲學。 這種將歷史根植於教育中的做法,不僅使孩子們得到知識,同時也增強他們對家鄉文化認同感。[3] 資料來源: 探索台灣廟宇文化:信仰與社區的連結 大學可以設計活動,例如帶領中臺科技大學學生實地走訪探查,探討廟宇在社區建設、文化傳承、社會凝聚和經濟發展方面的角色,以及如何將廟宇納入城市規劃和發展戰略中,以實現可持續城市發展和社區繁榮。[4] 資料來源: SDGS永續目標與城市規劃:廟宇作為社區發展的關鍵 | 活動訊息 | 文資蘊生-臺中北屯文化資源 1994年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後,從行政院長游錫堃於民國2003年提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將其業務正式涵括九個部會起,迄謝長廷院長於民國2005年推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造的精神逐漸有資源挹注協助推動。社造的起始點為對於社區的了解及觀察,從「人」、「文」、「地」、「產」、「景」等五個面向進行分析,以了解社區需求,並藉由居民間的討論及發想,達成推動社區發展的共識。五大面向的內容為:[5] 資料來源: 從「社區營造」走向「地方創生」 - myMKC管理知識中心
行政院於108年1月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積極協助地方透過發掘地方DNA,由下而上凝聚共識,形成事業提案,並媒合中央部會資源與引導民間投資,支援地方創生工作。為加大推動力道,109年10月再核定「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110至114年)」(地方創生2.0),自110年度起透過新增多元徵案管道、設置在地青年培力工作站、活化公有空間、成立分區輔導中心及專案辦公室等策略,提高整體資源運用效率,朝「均衡臺灣」目標加速前進。5年多來在持續投入相關資源及努力下,地方創生已初見成果。為持續做地方創生青年的堅強後盾,政府續提出「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114至117年)」(地方創生3.0),以永續、公益、共好為核心精神,4年再投入60億元,推動五大重點工作,讓優良的在地創生構想都能得到政府資源的支持,並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推廣臺灣地方創生成果。[6] 資料來源: 地方創生3.0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重要政策) 討論社區主義與高雄地方廟宇的功能,若未來高雄的地方創生計畫,如何強化尋找地方特色DNA及廟宇結合,以社區主義精神,並且有社區民眾、協會、在地大學、私人企業、專家學者的支持,以及公部門的全力支持,社區主義與地方創生計畫的實施細節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貳、探討目的: (一) 市府民政局如何強化廟宇及社區互動?(民政局) (二)市府研考會如何協助地方創生計畫申請?(研考會) (三) 市府如何協助高雄市社區進行地方創生計畫,如何善用廟宇文化及觀光資源及特色?(民政局、觀光局、文化局) (四)高雄在地大學如何協助社區爭取地方創生計畫?如何強化化廟宇及社區互動?(出席學者專家) 叁、議程: 09:30-10:00 報到,領取資料 10:00-10:10 公聽會主持人致詞 10:10-10:40 市府各局處單位代表報告 10:40-11:10 學者專家發言 11:10-11:50 與會貴賓發言及討論 11:50-12:00 主持人結論 名 稱:高雄社區主義及廟宇文化與地方創生公聽會 日 期:中華民國114年03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12時 地 點:高雄市議會1樓第1會議室(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二段156號) 主持人:黃柏霖議員 出席單位:受邀人員本會全體議員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研考會、觀光局、文化局。 專家學者
評論已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