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議題緣起: 本次山陀兒颱風歷史級別的17級強風,與47年來首度出現颱風從高雄登陸,造成高雄2500件樹木相關倒伏、折枝災情,檢討成因,除了天災確實風力過大以外,從樹木種植、養護、修剪、工程保護、颱風倒樹扶正、政府人力預算編制,也有政府可以改善之部分,故邀集各界討論,能否有減少災情、兼顧樹木健康與安全之作法,供政府照護樹木時作為參考。而面對大量樹木倒伏後的災後重建,其實也提供高雄市一個機會,重新種植原生多樣性的本土樹種,營造更生態的城市,如何慎選樹種、打造更加韌性的城市生態系統,希望本次公聽會,能聚焦出解決方案。 2050臺灣城鄉發展的四項目標包括幸福友善城市、永續韌性城市、智慧城市與再生綠色城市,為達成幸福、永續、智慧與再生目標,都市林綠色基礎建設扮演重要角色。依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70%的人口是居住在都市,相關在都市的產業活動,將使得都市的熱島效應問題更加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挑戰,社會大眾及科學界對相關議題的重視日益增加,過去因氣候變遷引起的災害,習慣以「減災」、「擋災」手法處理環境變遷災害,忽視都市生態系的調節力。健康都市綠資源生態系,可發展對整體環境的「調適」、「自我復原與容納」、「自我維持」等多元能力,都市林的建構與規畫好壞,是否具有足夠的調適性,已成為現今都市發展的重點工作。如何發揮都市林生態系服務價值與調適力,有賴韌性都市林管理,包含具調適功能的韌性都市林管理規畫是否完善,以及樹木的維養護技術與維養護人員的職能訓練,將影響其防災與調適功能發揮、都市林健康與生態服務價值。(資料來源: 都市林生態服務與調適管理 營造更高韌性的生態城市 - 農傳媒) 六都皆在強調提升綠覆率,為達《都市計畫法》中規畫綠覆率10%的目標,如何利用樹木綠資源與建物、地景、防災與林園療癒進行系統整合,建構韌性都市林已是大家共同目標。亟需以創新思維與跨學科、跨尺度的分析方法,解決擁擠、災難敏感性高的都會居住空間綠資源匱乏的挑戰;如何將城市放回生態服務的架構之中,將過去未整體規畫都市森林配置中的行道樹、公園綠地與建築綠化等,以生態角度重新規畫與設計,以植物的角度思考都市的樣貌,進而使都市綠資源能與地景、防災與健康進行整合。 (資料來源: 都市林生態服務與調適管理 營造更高韌性的生態城市 - 農傳媒)有關高雄市樹木修剪與韌性生態城市的細節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貳、探討目的:
叁、議程: 09:30-10:00 報到,領取資料 10:00-10:10 公聽會主持人致詞 10:10-10:40 市府各局處單位代表報告 10:40-11:30 學者專家發言 11:30-11:50 與會貴賓發言及討論 11:50-12:00 主持人結論 日 期: 中華民國113年12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12時 地 點: 高雄市議會1樓第1會議室 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二段156號 主持人 鄭安秝議員、黃柏霖議員 出席單位: 受邀人員 本會全體議員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主政機關)、環保局、都發局、水利局、農業局、教育局、研考會。 專家學者
評論已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