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回顧展—公聽會篇第243場】
2024.12.30「高雄市樹木修剪與韌性生態城市」公聽會 緣於去年高雄遭遇山陀兒颱風歷史級別的17級強風,47年來首度出現颱風從高雄登陸,造成高達2500件樹木倒伏、折枝等大小災情。為檢討成因,盼能就人為可改善的樹木種植、養護、修剪、工程保護、颱風倒樹扶正、政府人力預算編制等項目,尋求積極改進之道,減少往後風災發生公共樹木受損情形。 為此,我特邀集市府有關局處以及專家學者一同探討,是次會議節錄重要發言如下: 1. #義守大學特聘教授兼院長趙仁方:高雄從工業城市轉型,過去綠化非常薄弱,要逐步改善,黑板樹問題全台皆然,需要採取因地制宜方式慢慢汰除,應可朝綠建築的規範、樹木的規範上面做比較更嚴謹的訂定。 2. #樹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盧圓華:應重視城市共生樹木、樹木共生城市的概念,將整個樹木修剪跟城市的韌性生態連結成一個環境指標,建構成環境倫理指標,變成城鄉再造一種很棒的切入點。 3. #社團法人台灣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很多公園落葉掃太乾淨,缺少落葉腐植質及土壤太硬都不適合樹木生長,緊鄰民宅的行道樹及特殊樹種可每年控制樹體,清除危險枝條,颱風樹倒無法防止,不能全歸咎樹木欠缺修剪,修剪也不是萬靈丹,大量修剪會導致根系死亡。 4.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目前市府公園規畫完全沒有生物多樣性可言,樹木修剪規範不需要為千分之一的颱風機率而修改,否則會製造更多問題;高雄70%路樹都是外來速成樹種,若要新栽要以原生植物優先,比例還要拉高,台中有黑板樹移除計畫,高雄至少要減半移除,而且不要只種大樹,公園行道樹需要灌木與小喬木,才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感謝與會的市府官員與專家學者,確實就會議題綱提出業務現況與改進策略,盼相關局處於會後能將會中觀點納入施政重要參考,精進樹木照護作為,為打造韌性生態城市起到關鍵作用。 評論已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