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回顧展—公聽會篇Part.72】
2016.06.14「高雄種樹救地球」公聽會 跟大家分享一位人物,在台灣有個種樹的男人,他是#台灣樹王賴倍元 ,人人都叫他賴桑,30年花了20億種了30萬棵樹,賴桑投入一生的精力與金錢,在大雪山上買地種樹,並立下「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的三不政策,要把一生志業留給台灣人民。 回顧舉辦公聽會之初,造林種樹的議題在當時社會成為關注焦點。各種斷頭樹、尿布樹的不當植栽維護作法引起負面風浪,我則是朝如何從水利及水土保持、工務參與、都市發展、教育理念等多面向進行「種樹救地球」活動發想,盼敦促市府有關局處在施政舉措上提升高雄生態環境及環境保育。 是次公聽會專家學者重要建言如下:
透過公聽會的舉辦,確實有起到提醒市府工務局為主的有關局處重視加強種樹與植栽維護的工作推動。今年颱風侵台頗多,所幸高雄影響有限,多數路樹也能完好無損,沒有重蹈五、六年前颱風來襲造成萬顆以上路樹斷裂的覆轍,希望未來也能更精進作為!
柏霖正在 高雄市議會 進行【社政部門質詢】,歡迎各位朋友,一同監督市政、關心高雄!
感謝 #林義迪 議座借予時間給柏霖,增加質詢時間! 【問政回顧展—公聽會篇Part.71】
2023.8.24「高雄市實驗教育在家自學模式輔導與協助」 「實驗教育在家自學模式」對多數民眾而言很陌生,不過是一項進行中的學習模式。台灣現在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依照人數的差異,有分為個人、團體跟機構這三種。據分析,高雄從108學年度到111學年度為止,目前個人的學生人數以國小階段是最多的,接著就是國中階段,再來就是高中階段沒有取得學籍的學生,最少的就是高中階段取得學籍的學生。至於團體,非學校型態的教育團體,跟非學校型態的教育機構,這個部分目前在高雄市有6個團體跟6個機構。團體的人數在這個學年度核定到115人,機構在這個學年度核定到434人,這是高雄目前的現況。 為了探討雄市實驗教育在家自學模式執行狀況,以及評估各局處橫向推動政策協助的可能,我們透過舉辦公聽會找來專家學者提供改建之道,會議詳情如下:
透過此次的公聽會,希望經由內部橫向的聯繫和學者專家意見,讓我們針對自學這個事情做得更好。因為現在有太多孩子有自己的特色,要走他自己的路,如果我們在整個資源或是協助上能夠給他們更大的便利性,也讓他們在學習上更愉快,我想這是我們能夠做的,謝謝大家一起關心這個議題! #在家自學 #高雄教育 #黃柏霖公聽會 #實驗學校 【問政回顧展—公聽會篇Part.69】
2016.11.03「高雄行不行!?高雄觀光產業的現在與未來」公聽會 觀光產業一直是高雄尋求城市產業轉型的指標產業,近年再度經過新冠疫情衝擊的洗禮,就連觀光業本身都再進行觀光轉型的產業革命,以因應疫後時代的觀光消費潮流。 從主計處資料統計可以看到高雄觀光確實經歷了一番洗禮,2019年至今的一至七月觀光旅館住客概況顯示,自2020年一月後,連續三個年度竟無一個月分住房率突破5成,一直到今年二月才開始有突破五成的數字出現,最慘的時候甚至僅有個位數的住房率,與2019年尚未發生疫情時,幾乎月月突破六成甚至逼近七成的時光不可同日而語。無論如何大家都辛苦的撐過來了,或許市府可以加強給觀光業多點政策幫助的工作,讓大家重新出發更有勁。 回顧2016年當時,新舊政府更迭,陸客來台人數呈現「跳崖式」急速衰退。新政府上任不到百日就少了將近一半,當年九月陸客入境總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46.6%,其中團客減少65.4%,創單月最大減幅。當時101大樓、故宮、阿里山等觀光勝地看不到陸客的聲音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讓觀光產業從業者措手不及。 為了尋求改善之道,我特別舉辦公聽會並邀請專家學者與產業人士提供建言,希望能替觀光產業嚴重衰退找到解方。是次會議重點發言如下:
【問政回顧展—公聽會篇Part.64】
112.06.21「高雄市志工訓練與時間銀行運用分析」公聽會 近年,「時間銀行」的概念蔚為風潮,為了培養高雄建立市民投入志工活動的社會環境,我持續進行開設志工班投入志工培訓的長期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已開設43期共15466人次完成培訓取得志工證照。 工作推動之餘,我們也必須隨時盤點檢討現行做法是否有所不足與追求精進,因此以「志工訓練與時間銀行運用分析」為討論核心舉辦公聽會,邀請有關局處官員與專家學者共進討論,主要建言如下:
為了擴大志工培訓能量,長期以來我們的志工培訓授課對象完全不分對象,只要民眾願意做社區服務,就能立刻紮根。且當志工可以在服務的同時增廣見識,認識更多朋友,因此我非常鼓勵大家來做志工。 服務是人生最美的事,付出後一定會得到回饋,但我也建議應逐步建立考核制度,讓志工樂於服務。 美國國務院曾在各國人權報告中指出,反法定工作時間是台灣人權關注事項之一;報告並提及,官方未總是有效執法,違反法定工時的情況在各行業都十分常見。另外,台灣年度主要人權問題尚包括剝削外籍勞工,包括遠洋漁船外籍船員與家庭照顧者。 有關勞工人權爭議在台灣最嚴重的事件,仍需回顧檢視2005年高雄捷運公司仲介公司不人道對待外勞,引發岡山外勞暴動事件,此事件震撼政壇當時中央行政院及高雄市政府造成當時行政院長、當時勞委會主委陳菊、陳代理市長其邁、勞工局長方來進、捷運局長等人紛紛負責下台。 有鑑於此,我以勞工人權與勞動檢查為議題核心舉行公聽會,期能透過互相交流思辨的方式得到改善現行勞工政策缺失的成果,具體發言建議如下: 1. #中山大學鄧學良副教授 :當前「筌聖食品工廠」涉嫌非法僱用且軟禁事件案例並未符合刑事優先的條件,且行政罰法也不等於要訴訟,對勞工局將此案判定為典型人口販運案件深不以為然,該案仍屬於勞動人權的範疇,勞工局責無旁貸;從2005年岡山外勞暴動事件至今,市府在處理勞動人權上並無進步,建議採取跨部門的合作,解決勞工問題。 2. #大仁科技大學林爵士副教授 :歷來市府勞動檢查人力太少,業者因應稽查的方式很多,也使得勞動檢查效率不彰。另外,荃聖食品提供給全高雄市102所國中小豆製品中含有苯甲酸(防腐劑),驗出苯甲酸每公斤含有0.008克,中央食藥署食品添加物防腐劑苯甲酸,限量標準是每公斤1克,未超標卻遭預防性下架,該處置標準似有過當之嫌。 3. #樹德科技大學吳建德副教授 :建議透過科技方式建立簡易的舉報機制,例如設置檢舉APP,以獎金鼓勵大家來檢舉。另外也提供內含許多服務資訊的APP給外籍移工,遇到那些狀況可以求助於那些單位等的服務機制。 4.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張宗隆講師 :行政罰法並不表示行政裁罰不能進行,行政程序中本來就可以執行裁罰。雖然在稽查時,有問題的業者有可能趁機將證據消滅,但公權力仍可依法連續查核,迫使業者無所遁形。而在筌聖食品事件中,並未針對人力仲介的部分進行探討,這部分應該加強。 上述建議均有可觀之處,我亦認同加強建立吹哨者機制,該處罰的業者就該懲處,如在現行相關法規上有需要修正之處,也應提送議會審議修正,讓公權力能夠正常地行使,防範不法情事不斷發生。 回顧蔡政府上台後啟動新南向政策,盼能突破出口衰退與經濟一蹶不振的困境,為經濟引入新活水。高雄身為新南向基地能有何作為?為探討相關可能性,因此舉辦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檢視新南向政策。 會中重要建言如下: 1.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胡以祥助理教授 :在新南向政策中,高雄可以發展數位服務,新政府105年開始推動「五加二」政策。高雄被歸類發展國防產業,但國防產業無助於多數在地產業的發展,對於高雄就業人口也無法提升,呼籲市府應爭取發展數位經濟與數位服務,並且結合新南向政策,發揮台灣數位經濟的能量。 2. #高雄餐旅大學劉維群院長 :新南向政策執行1年多來,民眾感受不到,尤其高雄身為新南向基地,多數市民卻無感,顯示市府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呼籲市府在爭取前瞻建設計畫時,將機場建設納入,要發展新南向,交通設施與國家門面應該要同步規劃進行。 3. #屏東大學李銘義副教授 :新南向政策應具體展現,而非只是概念,應該要設組織、機構、人員、窗口等,並輔以圖像、模型、簡報方式呈現,讓各界更能具體了解新南向政策的方向與成效。他更提出幾項可作為新南向政策KPI(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可執行項目,諸如:招商成效、參展、參訪高雄的城市與團體、東南亞語文的培訓計畫、東南亞研究案、航線航點的便捷性等等。 4. #樹德科技大學吳建德副教授 :發展新南向是要避免台灣產業過度西向。過去西進政策導致台灣產業與人才嚴重外移至中國,令人憂心新南向政策稍有不慎會再次將台灣產業與人才一併南移,造成台灣產業空洞以及人才流失,讓台灣再次苦嚐產業衰退與低薪惡果。呼籲市府應築巢引鳳、強化招商能力,不要讓新南向淪為另一個口號或掏空台灣的政策。 5. #高雄市新住民姊妹關懷協會許絲涵常務理事 :建議強化雙邊文化與生活交流,讓台灣民眾更了解新南向國家,有助雙邊正向發展。 數年下來已屆蔡英文總統任期尾聲,南向政策始終沒有創造出矚目的成就進展,亦有前印尼特任大使張良任就此發表檢驗聲音,包括認為我與東南亞18國的雙邊關係除了印尼同意進行可行性研究外,其餘雙邊協商進展緩慢;在多邊經貿架構的推動上,包括東協加1(ASEAN+1),「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涉及南向國家的多邊協定,台灣短期也見不到加入可能。 雖說台商到東南亞及其他新南向國家的投資確實增加不少,但這不是政府的因素,而是因為兩岸關係急速的惡化,美中大國政治的衝撞,迫使台商紛紛從中國大陸撤出,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形成了新的產業聚落。 張大使認為新南向政策迄今難謂成功,而我站在高雄城市主體的立場出發思考,高雄自詡宜居城市,但人口上升緩慢,近年企業營利銷售總額雖呈現上升,然而眾多勞工受薪階級生活並未有明顯改善的體會,甚至因為通膨物價飛漲以及利率狂升,多數基層民眾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在此,我呼籲市府要重視產業環境外,更要藉由新南向政策來思考高雄的未來,高雄身為新南向基地,也具有海空雙港的優勢,應善用機會推動自由經濟貿易園區,以經貿帶動高雄發展,莫讓新南向政策做白工,最終淪為口號式的經濟政策解方。 #新南向政策 #高雄 #黃柏霖公聽會 清明連假大家平安!
雖然高雄近年毒品查獲件數與人數都呈現遞減,但打開網路新聞,不時可見高雄又傳破獲吸、販毒案件,市民不免擔憂毒品對社會的危害仍是不減。 近年,國內毒品氾濫問題日益嚴重,而吸毒、販毒年齡層正快速下降,國高中生在校園中買賣、施用毒品的新聞時有所聞。據此,我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興毒品氾濫、吸毒年齡下降、毒品侵入校園、治療處置政策以及建立整合機制等問題。 會中重要建言如下: 1. #中正大學馬躍中教授 :現行法規對於拉K學生到底算春暉專案或少年法庭的案件的分案方式提出質疑;K他命價格便宜、取得容易,更糟糕的是許多學長當藥頭,畢業後回到學校販賣,是目前青少年使用毒品氾濫的主因。呼籲以「公共衛生三級預防模式」為策略,將反毒政策轉向注重拒毒與戒毒,提高防治成效。 2. #正修科技大學吳宗仁教授 :建議針對使用毒品的學生進行分析,了解為何接觸毒品,作為預防吸毒的研究資料;許多學生不認為吸毒有其嚴重性,而學校老師對於毒品防治資訊也有所欠缺,校園的反毒宣導應加強。 3. #中華餐飲學校教育學會王國信秘書長 :社會應一同關心使用毒品者處遇的狀況,幫助陪伴這些青少年學習,強化毒品戒治成效,師長及社會給予更多的關心及協助,幫助他們儘早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4. #成功大學楊永年教授 :目前反毒的最大問題,在於資源無法有效整合,不在於沒有專責機構。高雄市應將現有毒品防制中心機制強化或檢討,著重跨局處的整合,節省機關設立的成本。另外他也認為毒品防制局的成立必須先提出反毒政策白皮書,讓外界了解反毒執行方向。 5. #中正大學許福生教授 :關於如何處遇施用毒品者,應該強化醫療前置化處遇模式,針對三、四級毒品施用者,應再強化心理諮商輔導;針對一、二級毒品施用者,採取除刑不除罪的醫療前置化處遇模式,但須再強化醫療措施或擴大檢察官緩起訴處分之適用。另外也應推廣以成癮醫療及復歸社會服務為核心,戒護為輔之戒治模式,達到反毒防治的成效。 近年新興毒品氾濫,毒販為引誘青少年吸毒,紛紛將毒品包裝成糖果、餅乾、咖啡、奶茶等零食或飲料的新聞時有所聞,連深受小朋友喜愛的跳跳糖、科學麵都淪陷,顯見校園吸毒與販毒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甚至出現南部某所高職全班有3/4的學生集體吸毒的事件。 毒品入侵校園問題的嚴重性不能漠視,未來我仍會持續關心毒品防制議題,督促市府在有限的資源下盡力掃毒,還給市民朋友們一個乾淨無毒的城市家園。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中央蔡英文政府任內推行的經濟建設計畫,主要五大建設計畫分別為: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以及城鄉建設,規劃以八年時間投入總經費約新臺幣8824億9000萬元的特別預算,計畫強調可為民間投資國內生產總值約新臺幣1兆7777億3000萬元。
高雄與之有關的重要計畫包含:軌道計畫納入經過人口密集區的第三條捷運黃線,以及提供北高雄發展基礎的岡山路竹延伸線,綠能建設則包含興達港建設「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專區」,數位建設在亞洲新灣區建立「Fun Tech體感科技園區」等,共約1823億元。 為此,我特邀請專家學者一同與會共同探討財務規劃、公共運輸、治水計畫、產業發展和軌道建設等內容。重點建議如下:
在會議中,針對高雄前瞻基礎計畫中軌道建設總經費1,758億元,高雄市要自籌700多億元,我提出警訊,究竟市府該採取舉債或其他方式因為巨額費用,以免債留子孫;以及而該計畫能否完善高雄產業發展規劃,以及達到該計畫當初強調可創造巨額民間投資國內生產總值,時至今日都還未有顯著感受,市府應當留意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