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6「改善高雄都市熱島效應」公聽會
表一:都市熱島效應的現象與成因
原因
地表面被覆人工化
綠地、水面、農地、裸露地之減少造成蒸發效果的降低
鋪裝面、建築物(柏油、混凝土面)大量增加造成熱吸收及蓄熱 性增高,反射率降低。
人工排熱的增加
建物(辦公室、住宅)等之排熱
工廠等事業活動的排熱
移動車輛的排熱
都市型態的變化
都市型態變化所造成之弱風化
都市內冷卻點(大規模的綠地或水面)面積之減少
表二:東京都對於都市熱島效應緩解之推動做法
對策層面
措施
推動方法
都市層面的對策
1.強化監測系統
強化都市微氣候之觀測網路,增加整體觀測網路之密度以及建築群谷間微氣候效應的掌握,以強化執行對策的實施。
2.擴大都市冷卻場所
擴大對於都市冷卻有助益之綠地、水道及農地等自然環境的保育。都市計畫中強化步道加寬,步道周邊的建築外牆綠化及透水性道路的鋪設等方向積極推動。
3.散風路線的設計
對於都市計畫中的建築物配置,整體考量地形及風向的變化,強化都市街區的散風功能。
街區、建築物之被覆 對策
1.建築基地的被覆對策
獎勵推廣建築基地及停車場基地的綠化、透水性鋪面鋪設以及綠地的保養維護。
針對東京都自然保護條例中之「建築物環境計畫中」推廣相關之技術情報,優良事例介紹以推廣相關的建物綠化對策。
2.公共道路的被覆對策
道路柏油及混凝土鋪設改善,推廣透水性的道路鋪裝技術,推動下水道回收水使用於道路綠化澆灌及清洗等方向的檢討。
3.建築物的被覆對策
(屋頂綠化)
推動建物屋頂及壁面之綠化工程及推廣高反射性塗料技術的研究以抑制建物的蓄熱性。
人工排熱的抑制對策
推廣建築物節能對策
資料來源:高雄市環保局網頁
本席認為,透過全面性屋頂花園、綠牆、綠建築、使用透水性材料及建設滯洪池等因應措施,可以有效處理高雄都市熱島效應議題。